查看原文
其他

狐狸和狮子的老师长什么样?|城与邦

城与邦 2021-04-06


狐狸与狮子的老师长什么样?



前言

  在政治思想史中,马基雅维利也许是最为人所知的政治思想家,狐狸和狮子的比喻,人人皆能言之。但要具体说出马基雅维利为什么重要?他说了些什么?恐怕没多少人能说得清,但他又如此令人着迷,潜伏在我们的政治思想中。

 

  本期回顾,《城与邦》整理了往期专栏作者与读者投稿的相关文章,供君取阅。欢迎读者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马基雅维利阅读经验。




为什么要读马基雅维利?


诚实的政治

@无明,译

 


科西克: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三个观察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哈维里切克是我们当中第一位对马基雅维利表达关注的人。这一事实并非巧合。真正的现代捷克政治开启于哈维里切克和帕拉斯基。哈维里切克——就像为人所知的——实现了非神秘化,遵循现实并毫不感情用事。他不仅是那知名论断的作者——我们必须创造“诚实的政治”——这一声明在当时展现了道德主义,在那个时代深刻地洞悉了真实的社会力量而且叩问为了实现诚实,政治应该依赖谁、以及依赖什么样的社会区域。




如何读TA的书?


思想家的形象

@刘今

 


两种视角: 马基雅维利自由理想的现实路径分析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马基雅维利所处时期政治复杂,作为政治家,他经历了坎坷多变的仕途;作为思想家,他常常不得不隐藏、甚至曲笔表达自己的主张,因此,以其著作的部分语句来解读会造成错误与曲解。本文从马基雅维利的上述两部著作出发,试图还原其思想主张的背景与目的,摆脱标签化与断章取义式解读,从而全面了解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并考察如何在美第奇家族专政背景下实践政治理念。


马基雅维利式君主的现代性

@任舒怀

 


古典政治科學與普遍性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在沃格林看来,对于这种后宪政时代的“超越君王和僭主区别的统治者”,只有另一位同样身处后宪政时代、却受到基督教影响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才能理解。马基雅维利把这种新君主称为“武装的先知”,这种新统治者在精神性和启示性方面的特点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现代的”;他具有与希腊——异教相对的西方_基督教的特征。武装的先知是复仇的神圣怒火,对有罪的时代和堕落的人民进行复仇,这种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形象,在古典政治类型中并不存在,却能在罗马和基督教的传统找到。


马基雅维利与专制

@无明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despotes概念的使用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深受马基雅维利影响的弗朗西斯·培根在谈及贵族时说:“一个完全没有贵族的君主国总是一个纯粹和绝对的僭政国家,如土耳其。”此处,用于描述土耳其政体就是tyranny(僭政政体)。马基雅维利“中立”地使用“绝对权力”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最终于引领了西方“绝对主义”的思潮,并在16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产生重要的政权形式“绝对君主制”,此后,“开明绝对制”与“绝对主义”思潮叠加,推动了欧洲绝对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怎么看马基雅维利?


西马与施特劳斯眼中的他

@何青翰

 


谁的马基雅维利?(上)

谁的马基雅维利?(中)

谁的马基雅维利?(下)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作为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的真正面目颇为难以辨析。十六世纪之后,马基雅维利被视为“恶之师”,长期背负坏人心术、为僭主献计的骂名。无论持何种政见者,均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恶毒教诲对政治生活的道德基础构成了严重威胁。但随着“政治自由的近代转向”逐步实现,西方世界在经历剧烈变革之后,彻底走出了中世纪的幽暗;作为一名曾经为时代转折提供理论及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历史形象逐渐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彰显。正如《君主论》与《论李维》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专制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的对立,而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内在张力潜藏着丰富的问题意识以及历史决断。对于施特劳斯、葛兰西与阿尔都塞而言,马基雅维利的“新”是真正具有独创的,是开天辟地的。他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居于一种思想的源头或历史叙事的起点。因而也使他成为了一个阿尔都塞所说的“孤独”之人。 他们选择马基雅维利思想进行重新解释,就等于抓住了现代性的命门,谁占领这块阵地,就极有可能获得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据此而论,保守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对看似水火不容的现代政治哲学的两端,似乎具有着隐藏着某种相同的问题关切以及思维逻辑。以马基雅维利思想作为比较研究的中心,通过梳理列奥·施特劳斯以及葛兰西、阿尔都塞对其著作的解读,呈现两者之间的张力,或许可以使我们对于深陷于“远离现实革命并变为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学术慰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良性的反省或创新,从而为化解现代性的悲剧结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思想史家怎么研究TA?


来自共和主义的反省

@晓辟

 


波考克和斯金纳笔下的马基雅维利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谁的马基雅维利》一文,介绍了葛兰西、阿尔都塞和列奥施特劳斯视域中的马基雅维利。对现代性的反思是葛兰西、阿尔都塞和列奥施特劳斯三人解读马基雅维利的共同背景,但因为既有观点和立场的不同,三人笔下的马基雅维利也展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本文则将介绍另两位20世纪政治思想史大家,波考克和斯金纳笔下的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是20世纪对现代性反省的另一种重要视角,波考克和斯金纳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二人的共和主义立场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二人对马基雅维利的阐发中窥见一斑。


给我一个理由

@杨安琪


 

“国家理由”的历史沿革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国家理由的基本概念范畴最早由马基雅维利提出,而作为政治观念的Ragione di Stato则在1547年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焦万尼·德拉·卡萨第一次正式提出,并成为早期近代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在18世纪西方民族国家日臻成熟之后,社会契约论日渐兴起、公民社会逐渐成型、启蒙运动的推广和第一次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之下,这一概念的影响逐渐式微;直到20世纪,面对意识形态的争端和现代政治的危机,对国家的深入思考才再次回到西方学界的视野之中。对“国家理由”这一概念的研究也在学界产生了三种经典范式:以梅内克为代表的“观念史”范式,讲述了以“自然法”为代表的“道德”和以“国家理由”为代表的“权势”抗争的历程;以福柯《安全、领土和人口》为代表的“谱系学”范式,叙述了从中世纪的“牧民”到现代“治理”的转变,以及此间“国家理性”的强势崛起;以维罗里的《从政治学到国家理性》为代表的“概念史”范式,则铺陈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意识形态革命传奇,其中,“国家理性”最终造反成功,并成为“公民哲学”和“公民理性”的“掘墓人”。




TA是现实主义者吗?


马基雅维利的共和国观点

@罗兰

 


独裁:历史与政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政治现实主义成为了共和主义维护独裁制的第一种回应。阅读材料是马基雅维利的《李维史论》和哈灵顿的《大洋国》。马基雅维利和哈灵顿作为文艺复兴和英国革命时期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承认独裁制有潜在危险,却是共和制度中必需的要素。


马基雅维利力图把独裁与僭主区别开。他认为在意外与危机来临时,独裁是共和国的解药,是为了共和国的生存不惜危险自行划开的伤口。由于独裁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所以尽管独裁制有君主制的因素,却是可以为共和国服务的。马基雅维利在34章中强调,独裁对共和国来说有益无害。


政治的本质

@黄钦

 


作为“反道德主义”的政治现实主义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则是现实主义的现代早期代表。他们致力于颠覆政治哲学的道德主义传统,否认道德和政治的关联,并试图将政治反思从道德推理中解放出来。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关于政治本身的讨论应该先于关于道德价值的讨论,任何基于伦理学的政治反思都不具有现实性。这点在霍布斯的理论中也有所体现,他认为,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无休止的,这是理解政治本质的基石。


本期编辑|黄麒瑄



-Fin-




回复以下关键词,收看往期精彩内容


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资本主义|爱国主义|民族|法律|宗教|道德|革命|独裁|选举|意识形态|公民社会|中国古典|中国近代|中国政治|美国政治|欧洲政治|希腊罗马|中世纪|现代性|全球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莎士比亚|康德|黑格尔|尼采|马克思|福柯|韦伯|葛兰西|巴特勒|阿伦特|罗尔斯|斯金纳|施米特|阿甘本|严复|梁启超|影视|测试|课程介绍|书单|书评|学术歌单






 

本文为「城与邦」作者与读者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不用作商业用途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polis2016@163.com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城与邦」是成立于英国与北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政治哲学写作小组,提供新鲜原创学术思想,激发政治哲学热情,互相督促写作。


我们期待

投稿|关注|分享|加入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思考,并怀有对政治应有面貌的热情。


↓点击“阅读原文”便可进入「城与邦」知乎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